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娱乐八卦 >> 萧敬腾

诺和诺德中国裁员 跨国药企进入“转型期”

2017-03-23 17:29:41
诺和诺德中国裁员 跨国药企进入“转型期”

日前,全球最大糖尿病药物公司丹麦诺和诺德(NVO.NYSE)确认,诺和诺德中国关闭了全国教育专员、教育经理和财务在内的一些岗位,累计受到影响的共有130名员工。

随着诺和诺德此次在中国的岗位调整和人员变化,跨国制药公司在中国发展也不同阶段地进入了转型和下一阶段发展的调整期。而减员,岗位调整,部门合并和增速放缓等一系列正在跨国药企中发生的变化,既是应对当前外部环境变化的应急之举,也是迎接下一阶段更适应中国市场的发展之需。

诺和诺德中国裁员 跨国药企进入“转型期”

诺和诺德中国裁员跨国药企进入“转型期”(供图/华盖)

中国区“裁员”

一石激起千层浪。尽管从2014年就开始的跨国制药公司裁员已经并不鲜见,但当诺和诺德宣布在中国裁员130人的时候,还是毫不例外地引发了空前的关注。

事实上,在世界糖尿病药物治疗领域占据绝对份额的诺和诺德在中国也占据着最大市场份额。而现阶段,中国拥有世界范围内数量最庞大的糖尿病患者,而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攀升。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对潜力无穷的中国市场裁员,似乎都不是一个可以直接读懂的决定。

“最近我们在中国针对新市场环境对公司组织结构进行了调整,因为我们看到中国市场环境中有一系列变化使短期的增长率放缓。”诺和诺德大中国区总经理柯米拉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公开资料显示,诺和诺德在中国的业务几乎100%都来自糖尿病治疗领域。多年来,这家1994年成立中国公司的丹麦企业在众跨国药企中拥有良好的口碑和形象,员工福利和员工忠诚度也在外企中排名居前。

来自官方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诺和诺德中国区员工总数超过5000人。

但一些新的变化也确实正在发生,中国政府正在推进的药价调控可能是最先显现效果的一块骨牌。在刚刚公布的诺和诺德全球第三季度业绩报告中,全球各业务地区的业绩增长稳健,唯独中国增长放缓。

“第三季度的中国区业绩确实低于全球平均增长,但这并不会影响中国在全球发展的战略地位。”

诺和诺德总裁兼全球CEO索文森在专访中回答《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时表示:“中国1.14亿糖尿病患者中,目前仅有不到1000万患者被确诊并得到良好的控制,还有9400万患者面临着严重并发症等风险,这会给他们的家庭、社会带来很大负担。”

事实上,中国庞大的糖尿病患者数量及大量尚未被发现和被治疗的患者,一直是这一最大疾病类型市场的强劲增长引擎,但也正因为这样,这一领域内集中了众多的跨国制药企业和本土公司,竞争异常激烈。

根据国际著名咨询机构IMS的数据,预计到2016年,中国的糖尿病市场有望增长20%。而来自世界糖尿病联盟的数据则表明,中国目前有1.14亿糖尿病患者,预计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增加到1.54亿人,每年的医疗费用将超过280亿美元。

国际巨头中,除诺和诺德长期保持市场占有第一外,赛诺菲(SNY.NYSE)等公司也紧随其后;而国内上市公司中,除通化东宝(600867.SH)、三诺生物(300298.SZ)外,贵州百灵(002424.SZ)、鱼跃医疗(002223.SZ)、九安医疗(002432.SZ)、卫宁软件(300253.SZ)、翰宇药业(300199.SZ)、亚宝药业(600351.SH)、常山药业(300255.SZ)等也都涉足糖尿病药物和器械领域。

除了众多竞争对手的入场外,来自监管部门的价格控制也直接影响着原有的市场格局。

“总体上,2015年的价格变化在我们的预期之内,2015年的情况主要是胰岛素市场放缓。我们认为2016年会有更多的招标政策导致价格变化。但总的来说,中国增长率还是很高,只是与往年相比有所降低。”柯米拉谈道。

据悉,对于裁撤的教育专员职位,未来诺和诺德在中国将更多地采用数字和网络方式覆盖更大范围,与此同时,组织内部其他职能将与公司业务整合起来,更有系统性地完成这一工作。

对此,诺和诺德大中国区、太平洋和市场部执行副总裁雅各布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透露:“我们目前认为现在的组织机构对于未来是一个非常好的架构,所以我们不会有进一步的裁员调整。我们已做好准备迎接2016年,目前公司的人员规模是适当的。”

跨国药企“第二站”

尘埃并未就此落定。事实上,不只诺和诺德,近年来,跨国药企在中国普遍都进入了外部环境多变的“增长放缓”阶段。

“其实2013年开始就不是很好了,最开始是销售奖金会有扣减,年底考评特别严格,然后一些做得不太好的事业部被合并或者裁撤,大家也都觉得人心惶惶的。”11月14日,某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跨国药企销售经理向记者表示。

清晰的一条分割线来自2013年夏天GSK(葛兰素史克)在中国的贿赂门事件。这家英国最大的制药公司在中国陷入一场牵涉范围巨大的商业贿赂。

2013年12月,GSK宣布取消医药代表的个人销售指标,医药代表的薪酬将和其向医生提供服务的质量、专业知识以及公司业务的整体表现挂钩,而不再和医生的开药数量挂钩,这一新政下,大量医药代表开始离职。

随后,从GSK开始,包括施贵宝等多家制药公司开始在中国裁员。2014年7月,施贵宝裁员涉及到近1000人,多轮裁员几乎涉及其中国区所有的事业部,一时间成为在华跨国药企史上最大规模的裁员。

市场整肃随后成为一场持久的风潮,更多鼓励本土医药公司,在招标采购中优先使用国产产品,对反腐和高药价的冲击声浪渐起。

“过去动辄连续保持多年20%以上稳定增长的日子已基本结束了,而且中国监管部门现在对进口药品和医疗器械的价格控制越来越严格,政策导向上也明显更扶持国内企业,而且放开价格管制后对本土药企会有利。”11月14日,有外企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

有媒体援引《亚洲制药新闻》6月2日发布的行业报告称,2015年第一季度,10家主要跨国药企的销售额平均增长11%,相比2014年全年的平均增长率低了1个百分点。

而同期的对比数字来自国内制药企业,中国医药企业利润率在2014年下滑至5.3%后,2015年第一季度已回升至6.9%;利润水平在2015年初迅速升至26%。这显示出中国正在通过减税和药品优惠定价来帮助医药企业增长,同时更广泛地鼓励医药创新和研究。

不仅如此,一些传统的政策优待正在消失。

2015年1月28日,湖南药品招标对范围内的26440个品规进行了少则10%、多则50%的价格下压,大幅度的下压使外资药企纷纷弃标。同时就在湖南药品招标进行中时,浙江绍兴三甲医院也作出价格调整,将14款价格较高的外资药品列入停用和限用范围内。

此外,专利药到期、单独定价政策的即将取消等因素也都将导致外资药企的利润大幅下滑。数据统计,在未来四年全球有接近400种专利药物将陆续到期,直接冲击跨国药企的市场表现。

6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推进药品价格改革的意见》提出,除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外,取消药品政府定价,完善药品采购机制,发挥医保控费作用,药品实际交易价格主要由市场竞争形成。这意味着以往与跨国药企相关的原研药单独定价的优惠将被正式取消,改为市场定价机制。

对跨国制药公司来说,包括裁员、放缓投资等措施都在不同程度地进行,而中国市场尽管整体经济增速放缓,但6%~7%之间的增速依然充满吸引力。

“我们认为中国医疗市场的发展与欧美市场早先的发展路径没有太大的不同。中国也在面临医保覆盖、人口老龄化、医疗资源短缺等种种问题,因此把成本控制提上议程也是意料之中的。我们展望未来,医疗服务的质量也将是关注焦点之一,这也与中国政府所表示的是一致的,我们对未来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很有信心。”诺和诺德公司董事会主席Dr.Ando在回答《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提问时表示。 以上就是关于“诺和诺德中国裁员 跨国药企进入“转型期””的内容,希望大家看的开心,看的愉快,也希望大家能够积极的分享本网站,让更多的人看到本站的“诺和诺德中国裁员 跨国药企进入“转型期””内容,谢谢!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