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育儿亲宝

宝宝和非亲生父母的相处

2017-03-10 20:30:17

  有这么1句歇后语:“蝎子的尾巴——后娘的心。”“后娘”,在人们的印象里多半是1个可憎、可怕的形象。其实,这是非常片面的认识和印象。

  首先,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后娘”其实不都是1副面孔,1副心地。就其主要的特点粗略地划分1下有这样3类:1是心肠不善,面目可憎,对不是她亲生的子女百般虐待,我们姑且称其为“虐待型”;2是对待非亲生子女虽然感情上不1定和谐,但理智能够控制感情,因此还是能够正确对待非亲生子女的,我们姑且称其为“理智型”;3是,心肠很仁慈,对非亲生子女和亲生子女1样同情和慈祥,这1类我们称其为“感情型”。如果留意视察1下,不难发现,属于“虐待型”的为数极少,由于这类人在我们国家,从法律、纪律以致社会舆论等方面都遭到了最大限度的制约。“感情型”也不占多数,由于做到这1点很不容易。这样,“理智型”恐怕就是多数了。不论是少数还是多数,对1些青少年来讲总有可能遭受到其中的1类,所以都有1个正确对待的问题。

  遇到“虐待型”的后母怎样办?这也要有分析并区分对待。先讲个故事:晋剧有1出戏叫《芦花》,就是写后母的事。剧中的后母对亲生儿子加倍爱惜,对丈夫前妻留下的儿子则多方虐待,数9寒天她给大孩的棉衣里不是絮棉花而是絮芦花,既不隔风又不保暖,孩子受冻受罪的情形可想而知了。直到父亲对孩子因误解而鞭打时,才从打破的棉衣里发现了“真相”。父亲心痛儿子,1怒之下就把这位后母给休了。但是,大孩子对后母的虐待其实不在乎,他爱弟弟,敬母亲,在父亲休后母时,又为后母求情。最后终究感动了后母,她知错、改错,1家人和和善善地生活了。这虽然是1出戏,但却是真实生活的折射。在所谓“虐待型”的后母中,多数人也还是可以感化、教育过来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做子女的以德埋怨,恭敬孝顺,加上社会的教育,“虐待型”转化为“理智型”或“感情型”是完全可能的。固然,对极少数“虐待狂”,我们绝不提倡让孩子当“小绵羊”,而应当诉诸社会舆论,诉诸纪律,诉诸国法,以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

  对待“理智型”的后母是否是来个“礼尚来往”,你对我客客气气,我对你也不失体面就好了呢?固然,能做到这1点已不错了,但这仅仅是“低水平”的。我们知道,维系人际关系、特别是家庭关系,除政治的因素外,最重要的就是感情,1个客客气气的家庭和1个亲密切密的家庭的区分是10分明显的。生活在1个客客气气的家庭里,虽然没有由于常常冲突而带来的那种紧张、压抑的心情,但也没有摆脱拘束呆板的心情;虽然没有由于相互损伤而酿成的烦恼和痛苦,但互无妨碍其实不等于相互增进,少有烦恼和痛苦,还是难说就愉快舒畅。相反,生活在1个感情和谐,密切无间的家庭里,各自得到的却是温暖、愉快、舒畅、轻松和气力,是1种“内燃”的动力,于个人、于事业都是非常有益的。“理智”与“感情”,并没有甚么不可逾越的鸿沟,“关心”是建立感情的基石,只要能奉献出1片赤忱、“理智型”的后母转化为“感情型”的后母,只不过是工夫和时间问题。

  能遇到“感情型”的后母固然是很大的幸福了。但是也不能因此便忽视大意,为所欲为。亲生父母尚有闹翻以致成仇的,何况非亲生。所以,1定要珍惜母亲的感情,要谨慎翼翼地、诚恳诚意地去爱惜发展这类感情。能做到这1点,得到的将是毕生的幸福。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会问,题目是怎样对待继父继母,怎样只谈继母问题呢?是的,我们侧重谈的是继母问题。俗语说“只有后妈没有后老子”。意思是说,有了后妈,亲生父亲也可能变成“后老子”;只要亲妈在,后老子的问题要好解决1些。这固然是就1般情况说的,不见得准确。但是,不论对待继母还是继父,情和理都是1样的。晓得了应当怎样正确对待继母,也就晓得了正确对待继父的道理。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