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无限物联

江苏推进“两化融合” 服务“两个率先”

2017-07-05 15:51:24
信息化是人类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演进的必定趋势。1025时期,江苏整体进入了工业化后期,也是信息化与工业化高度叠加、融会发展的重要时期。增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会,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信...
     信息化是人类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演进的必定趋势。“1025”时期,江苏整体进入了工业化后期,也是信息化与工业化高度叠加、融会发展的重要时期。增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会,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已成为江苏又好又快推动“两个率先”的战略选择。为深入贯彻落实《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和国家“1025”信息化发展计划要求,根据《江苏省发展计划条例》和《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102个5年计划纲领》,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编制了《江苏省“1025”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计划》(以下简称《信息化计划》)。《信息化计划》是全省28个“1025”重点专项计划之1,也是省政府发布的第1个信息化计划。 

  编制进程

  省委、省政府对制定《信息化计划》高度重视。省委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102个5年计划建议中,明确提出“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会发展”。省政府在部署全省“1025”计划编制工作时,首次将《信息化计划》作为省重点专项计划。《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102个5年计划纲领》对科学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作了高度概括和全面论述,为《信息化计划》编制提供了重要指点。

  《信息化计划》是在充分调查研究基础上,集中省相干部门、地方行业主管部门、行业专家和研究机构的多方智慧构成的。在《计划》研究起草阶段,计划编制组根据省信息化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任务分工,组织展开了信息化若干重点领域和重点问题的前期研究,客观分析了“1015”期间江苏信息化发展获得的成绩和问题,并就“1025”时期信息化发展面临情势、整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要工程、保障措施等重大问题进行专题研究。

  在《信息化计划》编制进程中,计划编制组通过各种情势反复征求国家有关部门、地方行业主管部门、有关行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认真衔接国家和省级整体计划、相干专项计划,密切跟踪部份兄弟省市信息化计划编制进程并展开比较研究,努力使编制进程成为会聚众智、群策群力、发扬民主、科学决策的进程。

  主要特点

  《信息化计划》全面分析了我省信息化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着力掌控发展趋势和规律,围绕省委、省政府“1025”时期发展新要求,力求体现宏观性、战略性和指点性。着力处理好4个关系:

  1是深度融会与科学发展的关系。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成主线,增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会,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利用延续走向深入。2是宏观指点和微观建设的关系。充分斟酌信息化“面”与“点”的衔接,坚持目标任务与工程项目统筹,努力增强《信息化计划》的可操作性。3是承前启后与延续创新的关系。在保持信息化长时间发展成果和优势的同时,努力服务于社会管理创新、农业现代化工程、民生幸福工程等发展新需要,丰富信息化建设的时期内涵。4是技术利用与产业支持的关系。努力发挥江苏信息技术产业优势,增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会,支持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重大利用,实现技术利用和产业发展双轮驱动、良性互动。

  主要内容

  《信息化计划》由发展现状和面临情势、整体思路和原则目标、重点任务和重要工程、保障机制和推动措施4部份组成。

  (1)发展现状和面临情势

  由“1015”时期的成绩和问题、“1025”时期的机遇和挑战两部份组成。“"1015"时期的成绩和问题”从“国民经济信息化全面推动,成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剂的内在动力”、“电子政务成为政府履职的重要手段”、“网络媒体成为重要的文化传播平台”、“社会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信息基础设施逐渐完善”、“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地方信息化发展各具特点”8个方面全面总结了成绩。“"1025"时期的机遇和挑战” 主要从信息化发展趋势和内外部环境分析了“1025”期间江苏信息化面临的情势。概括而言,以创新、融会、转型为特点的信息化发展逐步成为世界各国新1轮战略部署的重点,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会,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已成为江苏发展现代产业体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重大选择和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的重要基础支持。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大众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依法、透明、高效、便捷、均等的要求日趋提高,客观上需要信息化发展成果惠及全民。

  (2)整体思路和原则目标

  依照科学发展要求,《信息化计划》肯定了“1条主线、4个坚持、1个支持”的“1025”发展思路。“1条主线”即“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推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会”;“4个坚持”即“坚持创新驱动、高端发展,全面实现新兴产业倍增、服务业提速、传统产业升级;坚持兼顾计划、深化利用,全面优化电子政务服务和社会管理;坚持以人为本、保障民生,全面推动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自主可控、安全可信,全面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1个支持”即“为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持”。通过不懈努力,“为在全国率先建成信息化科学发展现范区、率先迈向信息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根据整体思路并立足江苏实际,《信息化计划》肯定了“兼顾调和、同享协同、利用驱动、融会创新、惠民优先、安全可控”6个原则,作为指点“1025”时期全省信息化发展的基本原则。

  综合斟酌信息化的支持要素和利用领域,《信息化计划》提出,“到"1025"末,全省信息化水平总指数超过0.83,继续保持全国前列。两化融会获得显著成效,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进1步增强,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明显提升;电子政务和社会信息化获得新突破;信息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法规政策环境不断健全;信息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大幅提高;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进1步完善;国民信息素质普遍提高,力争把江苏建玉成国信息化科学发展先行区”。并据此提出了经济信息化、政府信息化、文化信息化、社会信息化、信息基础设施、电子信息产业、信息安全7类具体发展目标。为增强目标的可实行、可评价性,《信息化计划》集成了经济社会各领域已构成共鸣的30个可量化指标,创制了信息化发展指标体系,作为衡量“1025”时期全省信息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

  (3)重点任务和重要工程

  围绕主要目标,《信息化计划》提出了覆盖经济社会各领域的7大重点任务、2104项重点工程,明确了各项重点任务的主要内容、路径和举措。

  1是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推动两化深度融会。信息技术与产业的融会,是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会的基础,其中,企业是两化融会的主体。《信息化计划》主要明确了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高端发展主导产业、增进中小企业信息技术利用、加快推动服务业信息化、大力推动农业农村信息化等内容,提出了两化融会利用示范、传统产业与主导产业智能改造、信息化助推节能减排、电子商务推动、信息化“兴农惠民”5项工程。

  2是重视兼顾计划建设,深化电子政务利用。政务公然、资源整合、业务协同是当前及今后1个时期电子政务发展的重点任务。《信息化计划》明确了增进信息技术与政府核心业务深度融会、深入推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信息化、推动信息资源开发同享与业务协同、加强政府应急管理信息化体系建设等内容,提出了主要业务深化利用、行政权利网上公然透明运行深化、信息资源整合同享3项工程。

  3是坚持繁华有序并重,加强网络文化建设。网络是宏扬先进文化、引导社会舆论、保护意识形态安全的主阵地之1。《信息化计划》主要明确了加强文化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同享、完善公共文化信息基础设施、积极发展新型业务、做大做强新兴网络文化产业、加强互联网文化建设与管理等内容,提出了网络文化繁华发展工程。

  4是贯彻民生优先主旨,强化信息惠民服务。《信息化计划》明确了加强教育信息资源开发与普遍服务、深入推动医疗卫生信息化、提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水平、加快推动民政信息化、深化环保信息化、提升城市和社区信息化水同等内容,提出了教育资源普遍同享、医药卫生信息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民政服务信息化、生态与资源环境智能化管理、社区综合管理和服务信息同享、交通运输信息化、城市综合管理智能化8项工程。

  5是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增进信息设施升级。信息化基础设施是信息化发展的基础载体。《信息化计划》明确了兼顾建设信息化基础网络、积极推动3网融会试点、加强无线电设施管理与利用等内容,提出了信息网络升级与普及工程、3网融会利用示范、农村信息终端利用普及工程3项工程。

  6是确立高端发展取向,提升信息产业层次。建立自主可控、有创新能力的电子信息产业体系,是增进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渗透利用的物资支持。《信息化计划》明确了大力发展新1代信息技术产业、增强基础电子自主发展能力、加快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增进产业集群发展、构建信息产业自主创新体系等内容,提出了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高端发展、物联网产业培养、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增速3项工程。

  7是完善体系设施建设,强化信息安全保障。信息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份,也是信息化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信息化计划》明确了全面推行等级保护和评估检查、完善网络信任体系、深化信息安全事件应急管理、加强自主信息安全产品与服务业发展等内容,提出了信息安全保障工程。

  为加强对省级信息化建设兼顾指点,《信息化计划》采取计划带重大建设项目的方式,肯定了20个关系全局、意义深远、带动作用强、需要政府引导推动的省级信息化重点工程。

  (4)保障机制和推动措施

  为推动各项重点任务落到实处,明确从“强化组织领导体系、推动法规制度建设、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构建人材会聚高地、健全评价考核体系、加强重大课题研究”等6个方面建立建立健全信息化保障机制和推动措施,并对做好《信息化计划》的组织实行提出了要求。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