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生活百科 >> 营养

调整、裁员成“常态” 医药巨头动荡日子还没完

2017-03-23 16:20:45
调整、裁员成“常态” 医药巨头动荡日子还没完

调整、裁员成“常态” 医药巨头动荡日子还没完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无论是在全球层面,还是在中国市场,2016这一年对药企巨头而言,都意味着抉择和挣扎。他们或者卖掉曾经重金购买的业务,或者大规模裁员以聚焦核心业务,剥离业务、裁撤团队、解散员工成了围绕医药巨头公司的关键词。

瑞士制药巨头诺华正在考虑出售520亿美元买来的眼科业务爱尔康公司。2010年诺华买下爱尔康时,时任总裁Vasella希望将诺华营造成欧洲的强生,后者是目前全球最具综合性、业务分布范围最广的医疗保健企业。但这一多元化发展的路子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全球医药市场被证明失败,收购后的6年间爱尔康的表现差强人意,最新的财报显示今年前9个月爱尔康总业绩已录得亏损。

规模庞大的医药巨头公司存在的问题,就像罗氏总裁Christophe Eggmann评价诺华的问题一样,“一个部门业绩表现不错之后,别的部门就会出问题。”2014年诺华与业内公司进行了大规模的资产互换,将疫苗部门和动物保健部门置换出去之后,爱尔康成了诺华新的头疼对象。目前诺华正在考虑放弃爱尔康,并将从这项亏损业务上节约的大量的研发和推广支出用于强化制药和肿瘤业务。

弃车保帅,砍掉一些表现拖后腿的业务,让自身的优势更加突出,已成为医药巨头对抗当前形势的普遍做法。今年年初,强生便开启了裁员计划。1月20日其宣布,计划削减医疗器械事业部3000个工作岗位,占到该部门全球岗位的4%-6%。强生希望通过此次裁员每年节省8亿-10亿美元成本,以聚焦于更具创新性的产品。

另一美国巨头辉瑞也传出准备出售或拆分旗下消费保健品业务的消息。在截至9月的第三季度,辉瑞的销售额增长8%,达到130亿美元,但由于成本上升,盈利下降38%至13.2亿美元。正如英国投资银行咨询公司Evercore分析师John Scott所说,“对于一直在寻求结构调整的辉瑞而言,出售消费保健业务似乎是合乎逻辑的一步,这将允许它专注于其核心竞争力——开发和销售创新药物。”

和全球市场上的做法一样,巨头们2016年在中国也同样开始考虑新的业务布局。

12月6日,美国制药企业施贵宝正式宣布解散OTC业务及其团队,这是半年之内,施贵宝中国第三次裁撤旗下业务部门。

作为国内第一家建立OTC专业营销队伍的制药企业,施贵宝经历了外企在中国市场的黄金十年。但时至今日,一方面OTC业务下的施尔康、百服宁等产品都是20年左右的老产品,其寿命已经进入了尾声;另一方面,中国本土品牌的发展加剧了成熟药品的价格竞争,近年来施贵宝OTC业务面临增长放缓。

施贵宝OTC业务的发展路径便是外资药企在华历史的缩影。2012-2016年,全球有多达631个专利药到期,而最畅销的前20个处方药中有18个专利将要到期,这18个处方药每年全球销售额为1420亿美元。外资原研药“专利悬崖”已经到来。而在中国,国产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在即,政策扶持“国产”意图明确,外资药企的市场份额及定价区间都将受到显著冲击。再加上中国经济整体放缓,招标政策缩紧,对外资高价药打击猛烈,今年开展的针对外资药企降价幅度高达50%的药价谈判,更令外资药企在华经营压力显现。

面临危机四伏的局面,外资药企应对的招数,不管是降价换市场还是加强研发力量,都会带来营收的压力,大刀阔斧的调整势在必行,因此剥离、出售、裁撤边缘业务已经成为了外资药企在中国的普遍行为。

今年2月,拜耳将旗下包括“白加黑”在内的5种品牌药的中国区商业运作权交予上海医药;7月,葛兰素史克剥离了中国区的泌尿产品相关生产和供应业务;12月优时比将泛福舒销售外包给上海斯迈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除了成本,跨国药企愈发高频和常见的调整背后或许还有合规的考虑。从2013年的葛兰素史克商业贿赂案到今年12月份美敦力因价格垄断被罚1.185亿元,都表明中国市场生存环境趋紧,合规性受到重视。销售外包能大大降低企业风险,这也是拜耳、葛兰素史克等药企于今年先后将部分品种中国区销售权转给中国本土药企的另一重要原因。

目前,在很多疾病领域,跨国药企凭借创新的力量依然处于优势地位。以糖尿病市场为例,包括赛诺菲、阿斯利康、辉瑞和诺和诺德在内的外资药企在医院和社区医疗诊所均占据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

不过,本土制药企业的赶超也在加速。药明生物首席执行官陈智胜评价目前国内生物药的研发状态时说:“在生物新药的研发上,国内现在跟国外差距只有两三年,历史上我们跟美国的(生物药研发)差距从来没有这么小过。比如针对新的一些靶点,美国在做一期临床,中国现在有很多企业也在做。未来5到10年之内,有可能全球疗效最好的生物药就在中国诞生,这是最好的机遇。”

一边有全球范围内的老对手,一边又遇上中国市场上的新麻烦,是的,药企巨头们动荡不安的日子还没完。 以上就是关于“调整、裁员成“常态” 医药巨头动荡日子还没完”的内容,希望大家看的开心,看的愉快,也希望大家能够积极的分享本网站,让更多的人看到本站的“调整、裁员成“常态” 医药巨头动荡日子还没完”内容,谢谢!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