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技网络

徐小平创业五年首次全面自我解剖:重回创投原点

2017-01-12 16:42:39

 A5交易A5任务SEO服务站长团购A5同盟

  摘要: 徐小平职业做投资,创建真格基金5年来,首次全面提炼了投资创业者的3个主要评判标准:1、开创动力(Starting DrivingForce) 2、开创资源(Starting Resources) 3、开创技能(Starting Skills)。在他看来,由开创动力带来的价值观高于1切。

  

徐小平创业五年首次全面自我解剖:重回创投原点

  12月初,北京东3环某核心楼宇,在这个雾霾都很难遮蔽窗景的高度,徐小平正接待着1位专程从上海来造访徐小平的创业者。识其人、阅其事、逗趣、大笑、决策、握手、合影,1套规定动作后,交易肯定。

  “做投资,每时每刻都高度紧张专注。我是第1次见这位创业者,但必须在1个小时以内做出投还是不投的决定……对不起让你们久等了。”徐小平1边夸大而真诚地表达着让我们等待了10几分钟的道歉,1边打开1瓶威士忌给钛媒体的记者仔细斟上,再用手捡起1片西班牙火腿劝记者品味,自己吃了1片后,津津有味地把手指上的油舔得啧啧有声、干干净净。1副虔诚的吃货样子。

  这位“吃货”,1边吃着1边接受了钛媒体的独家专访。

  12月4日,是真格基金宣布成立的5周年记念日,也是徐小平以职业投资人身份进入这个行业的5周年,往年真格都会做1个庆典,今年就悄悄的自己度过了。

  “我觉得现在还不是庆功的时候。中国创投领域风起云涌,瞬息万变,我没有心情和时间庆祝甚么”,5年过去,“我突然发现,真格基金到了1个新的时间原点,虽然我们的成绩令LP们很满意,我们团队的同事们也很自豪,但是我反而越投越焦虑、越做越惶恐。”

  2011年,新东方联合开创人徐小平、王强创建天使投资投资机构“真格基金”,徐小平从做个人天使到进入了机构运作的2.0时期。在当时,徐小平他们并没有对真格的未来做甚么具体的计划和预期,只是“1种召唤拉着我和王强往前走”。

  他没有想到,自己和王强重新东方出来做的这摊子事儿,竟然让俞敏洪坐不住了(俞敏洪也是真格基金投资人)。俞敏洪为两位老兄弟感到自豪,而且自己也跳进了创业投资的激流当中。

  这让徐小平感到兴奋。他发现自己有1份重燃他“暮春活力”的事业可做:“我在新东方负责出国咨询。可以说是通过帮助学生改变命运而改变了我自己的命运。在真格基金,我找到了这类人生价值的连续性” 。

  数据显示,真格基金2011年创建之时管理3千万美元,如今管理着6亿美元,4期8只基金,投了超过400个项目。第1期基金目前账面回报11.4倍,14年开始的第2期基金6倍,第3期基金虽然才有两年,也录得2.3倍回报。优秀的回报,意味着优秀的被投企业。找钢、蜜芽、美菜、小红书、优客工场、英雄互娱……真格投资的独角兽们次第浮出水面。

  梦想投出百亿美金级公司

  真格的优秀成绩,并没有让徐小平真正感到满足,由于他有1个更大的对标对象。硅谷的投资教父Peter Thiel是真格基金的投资人,也是徐小平的投资标杆。在接受钛媒体的采访进程中,徐小平反复提到了 Peter Thiel。

  Peter Thiel是Paypal开创人之1,《从0到1》的作者。作为美国企业家和风险资本家,他投出的SpaceX, Palantir,Airbnb都是百亿美元的公司, Facebook 是千亿美元的公司。仅facebook,Peter Thiel的股分就卖了5亿美元。而投资Airbnb时,他把自己3只基金里的大量资金、包括之前赚的钱都投了进去,而当时估值才20亿美元。

  1个学霸的哀伤常常建立在另外一个学霸更强大的基础之上,这让徐小平敬佩不已。徐小平曾为Peter Thiel的《从0到1》中文版写过叙言,以后开始和Peter Thiel有了很多近距离接触。

  Peter Thiel做投资的第1桶金就来自于卖掉其创办的Paypal股分换来的受益,而徐小平做投资的第1桶金是他卖掉新东方股分换来的受益。

  “根据公然资料,Peter Thiel卖掉Paypal得到的第1桶金,与我在新东方上市后账面回报差不多。” 徐小平哀伤地说,“但是他投到了那末多巨量级的公司,我却没有——我唯1的安慰是:Peter 是在2000年就把公司卖掉了,而我则是在2007上半年才算有了钱——我做投资比他晚了67年。我希望真格基金下1个5年,能够投出几家百亿美元的公司,向Peter Thiel致敬!”

  “指点我走到今天的奋斗根基,是价值观。”徐小平眼里,在真格,投资决策背后的价值观高于1切。“价值观决定投资成败。虽然对LP们来讲,拿到钱是硬道理。但作为投资机构,你必须具有正确的价值观才能投到伟大的公司。”

  他关心的是人,关心人的价值观。从旷野里刨出项目潜藏的伟大基因。

  创业者的“时间原点”理论与投人的“3大开创要素”

  头几天,在真格基金内部的1个讨论会上,徐小平突然豪情迸发,灵感4溅,即席发表了1段感想。他事后感觉,这段即兴而起的讲话,成了他对自己投资哲学的最好总结和表述。

  那天,1个年轻创业者小王带着项目出现在真格投资会上。他1年半之前加盟1家校园快消品公司,公司做不下去以后,带着1帮人出来,虽然产品不同了,但还是做校园营销类业务。几个小伙子气度轩昂,成立几周的公司业务发展很快。

  在投委会上,有合伙人坚持要投他,有同事则表示反对。正在打架争辩不休的时候,徐小平忽然站了起来。他问了大家1个问题:“小王,这位开创人去年为何休学创业?”

  小王来自于北京1所名校。2015年春季中国创业氛围最火的时候,他休学创业,这时候他才读了1学期大学。从小王休学的时间点和加盟创业的方式来看,徐小平判断他其实不是真有独特技术或创意而创业,而只是迫不及待地要在赶着风口去寻求“成功”。

  从1个失败的公司离开,他既没有得到有价值的技能,也没有积累成心义的资源。从真格“投人”的角度,这个开创人还有待提升。

  为了说服坚持要投小王的合伙人,徐小平1口气慷慨激昂地不停顿讲了10分钟,讲完,办公室同事们全部鼓起了掌。

  真格基金的人说,隔3差5要在各种会议上发表演讲的徐小平,在真格自己的会议上历来都不会慷慨激昂,都是以轻松幽默的口吻跟同事们交换。但徐小平这次讲完,大家1致认为这是他在真格5年来最精彩的1次投资哲学论述。钛媒体记者多方了解,试图尽可能还原了这个“内部演讲”的核心内容:

  当1个人想创业时,他就是站在创业的“时间原点”上。他在这时候间原点,身上具有甚么,决定了他的创业成功率,或谓投资价值。

  以创业“时间原点”为界的左右镜像,划分并决定了1个创业者从此刻起,商业宿命的种种可能。这类可能性可以从3大“开创要素”来视察:

  1,开创动力 (Starting DrivingForce);

  2,开创资源(Starting Resources);

  3,开创技能(Starting Skills)。

  以俞敏洪为例,他的开创动力(Starting DrivingForce)是为了挣到足够的钱去美国留学。等他挣的钱愈来愈多,他的奋斗动力日趋升华,但那种赚钱的开创动力始终不变,而新东方变成了1家伟大的公司。

  俞敏洪的开创资源(Starting Resources)是北京大学。新东方人材有3个来源:北京大学同学同事、江阴1中同学圈和新东方学生提升为老师。新东方前履行总裁陈向东就是新东方的学生,新东方教育科技团体CEO周成刚则是他的中学同学。而新东方3驾马车之2的王强,徐小平都是俞敏洪的北京大学同学。

  俞敏洪的开创技能(Starting Skills)就是英语老师、托福老师。新东方开创之初,很长时间俞敏洪本人就是新东方的支柱教师,最繁忙时曾连续很多天每天上10几小时课。

  开创资源是向下辐射的,没法向上。创业者过往的平台决定了他能调动多优良的资源。你之前是学生就没法调动老师,部下难以雇佣领导,草根是很难雇到精英的。新东方、学而思的开创人都来自北京大学,是有“开创资源”因素在起作用的。

  这1套经验同样成了徐小平“名校情节、精英取向”的风格根据。反观投资人亦然,甚么样的出发点和圈层,对最后的投资结果直接挂钩。

  徐小平以他自己为例,向钛媒体记者阐释他加盟新东方时的时间原点:他的“开创动力”就是挣钱,挣到足够的抚养妻儿、孝敬父母的钱。但藏在金钱渴求背后的,是他在北京大学构成的人生理想:参与改变他的时期,帮助提升这个时期的年轻人。

  在音乐学院时他想当文化部长,在北京大学时他”还是想当文化部长,但可以兼任副总理“。文革期间,读的是鲁迅、郭沫若、巴金。渴望在某1历史转折关头,有中流击水,力挽狂澜的机会。

  “我不收藏字画。但家里收藏着几幅54前后中国现代思想和文化大师们,比如梁启超、康有为、蔡元培、鲁迅、周作人等人的书法作品”。

  徐小平的“开创资源”是北京大学。他在北京大学做老师时,俞敏洪和王强都还没有毕业。他的“开创技能”是“伶牙俐齿”。

  有人说世界上最难的两件事,将自己的思想放进他人的头脑里,将他人的钞票装进自己的腰包里。徐小平说:“有人说我这二者都很善于,他是在骂我,但我承认这是我的长项” ,说完他自己都笑起来。“只不过我现在是1方面把自己的(创业)思想放到他人头脑里,1方面把自己的钱放到他的口袋中。思想输出没变,资金流向却逆行了。”

  徐小平接着说,“在新东方时,我提出1个口号:为1个学生服务,犹如为1代学生服务;为1代学生服务,犹如为1个人服务。新东方10年、做投资这10年,我可以自豪地说,我做到了这1点。”

  创业者的“时间原点”,是徐小平对真格5年来投资哲学1次最新,或许也是最深入的系统梳理。在他看来,站在时间原点上的创业者,他怀着甚么开创动力、承载甚么开创资源、具有甚么开创技能,决定了这个创业者能够走多远。

  若非对创业者在“时间原点”上的开创要素分主次排序,开创动力绝对第1,开创资源第2,开创技能第3。就如他眼中,罗辑思惟的罗胖1定能够走得很远。

  由于,罗胖的开创动力里面,除挣钱,更包括着改变人们“认知”、帮助中国人”知识升级“的宏大使命。所以徐小平从1开始就高度认同罗胖,以致于在罗辑思惟估值已很高之时,仍然不屈不挠要投他。

  驱动1个人创业的原始动力多是多元的。名利固然是1个核心因素,但这个动力里,1定要包括某种超出于功名之上的东西,这个东西,徐小平称之为“价值观”,或“理想主义”。

  “我们从见1个创业者到决定投资,常常就是见1次面。这个时间跨度你很难辨别1位创业者的价值观,但从他和合伙人的人生履历中,你就比较容易辨别他的开创动机,从而找到投资决策根据。这些根据,帮助我信心百倍地做出许多看似艰巨的决定。”

  徐小平脸上露出1种“得道”的自信。

  我是职业投资人,我只寻求回报

  “我们的投资固然只有1个目的:寻求回报。”

  徐小平的公众形象是感性的,愿意为自己和创业者的情怀买单,不时由于被感动而投资 。对照这1开始的“感性认识”,现在已自信掌握了独特投资套路,或他所说的“真格投人哲学”的徐小平,5年的职业投资人生涯改变还是巨大的。

  “这是你们对我‘爱’的误解。我是1个冷血的投资人。我的热忱,只是为了赢得好项目……”

  不过,情怀还是有的。在钛媒体记者的追问下,徐小平承认:“有过很多开创人,我觉得他们实在不行,但他们实在太执着了,太疯狂了,出于对奋斗精神的致敬,我会给他们1些钱,让他们好歹尝试1下自己的梦想。这类情况下,我1般不会要他们股分,让他们先拿着花,等到真有了下1轮再说,这类项目,事实上同样成功过1些。”

  还有1种情况:1个创业者各方面基础很好,徐小平很喜欢,但只是历练不够,暂时还不到投资的阶段。但为了鼓励乃至嘉奖他们,徐小平也会给他们1些钱,让他们去试错和成长。这类项目真格基金投了很多,已成了1个亚体系。这个体系中也真的出来很多优秀项目。

  上述这两种“情怀投资”,1般基金不会做。由于他们常常拿的是投资人的钱,他们承受不了投资人的质疑。而徐小平王强可以,由于他们开始投资,投的都是自己的钱。真格基金已做得很大了,但徐小平仍然是最主要的出资人。

  真顺基金开创人李祝捷,是徐小平泰兴小老乡,曾做过真格基金的投资合伙人。他最近在徐小平家里跟他饮酒时说:“徐老师,有人说真格基金90%的项目是广告,10%才是投资。我当时喝多了,以为祝捷在夸我。等我睡了1觉,第2天醒来才意想到他是在骂我。不过,从数据上看,我们90%是投资,10%才是广告!”

  逃离“冤大头”的质疑,徐小平心里有杆秤,不分析事,只识辨人。在为人识人哲学上有自己的秘籍。他不是他人眼里的理想主义者,他是投资家,他寻求回报。

  “为什么我给人做投资感情用事的印象呢?”徐小平自问。

  1993年,徐小平从加拿大回国创业,求20万人民币投资,从北京到泰兴老家找不到1分钱。他说,最困难的时候,有人给了我3万块钱,我至今记得他1辈子的恩情。所以,每次见到那些实在不可能拿到投资但又特别想创业的年轻人,他就想到自己当年的窘境,总是心生悲悯地想要帮助他们。

  “我的投资行动中确切有1小部份,处在投资和慈善之间,由于我自己经历过那种失望和悲伤。而当时如果真有人投我,他该赚多少钱啊……”

  “我历来没有帮过他人,我只是在圆我自己当年幻灭而转世的梦。”徐小平说着,眼睛里闪着点晶莹的东西。

  Peter Thiel 2015年初,第1次来中国推行他的新书时,中信出版社的卢俊安排徐小平跟他午餐,那是徐小平第1次见到Peter Thiel。席间,徐小平问Peter Thiel他根据甚么投到了Facebook?后者说由于他把当时所有的社交网络都投了1遍。

  “人们常问‘天使投资成功率是多少’,其实这是1个投资门外汉的问题。”

  在徐小平看来,看1个基金是不是成功,LP(也就是出钱的人)其实不看你所投项目的“成功率”,他只看回报率有多少。也就是他投给你的钱,你给他赚了多少倍?回报率,或说汇给投资人的钱,是衡量基金成败的唯1标准。

  虽然有着多样和多解的社会形象,徐小平非常清晰地知道自己的角色定位是甚么:投资者——顶多是1个有“情怀”的投资者。

  在初期资本投资规律里,致使基金成功的,就是那几百个项目中两3个的高回报。以10亿美金估值为界,真格已投的项目中已产生了好几个独角兽公司,每一个独角兽,如果继续健康发展下去,都有可能给基金带来逾额回报。

  抓到下1个独角兽,帮助公司成长为百亿美元级别的巨无霸,是徐小平站在未来5年时间原点上的梦想。

  投,还是不投?先有3个“不投”

  投资行动中,投了有可能血本无归,不投有可能错过BAT。徐小平和所有投资人1样永久处在纠结中。但徐小平有他自己的1套思惟方式和判断标准。

  比如,有1位美国顶尖名校的学生毕业后1直说要创业,但并没有行动,不久他回国加盟另外一位创业者,做了与他本来创业项目绝不相干的产品。离开这个项目,他又加入了1家5百强企业,做了1份高薪安稳的工作。这时候,1位著名企业家给他投了1笔钱。

  真格的同事知道后建议投他,理由是名校毕业,名企出身,名人加持。出乎同事意外地,徐小平说不能投。由于真有心创业的人,是不会去跟他人做不相干事的。其次,在创业高潮中回国没有创业,却加盟大公司做职员,也证明他的创业动力其实不真实。最后,著名企业家给他钱,只是由于不了解他的行动逻辑,而这位企业家也不是以投资著名的。

  根据上述推断,徐小平认为他或许是1位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但其实不是1位创业者。所以不能投。

  “我违背我本能地没有投这位名校、名企、名人投资的朋友。到目前的事实,证明我的推理正确。”

  尽人皆知,真格投资哲学中对开创人有3L标准,即创业者的学历、能力、魅力;对团队有3C标准,即看团队相互关系、互补程度、协同让步程度。5年投资的“血泪教训”让徐小平对某些问题非常敏感。

  其1,“牛2理论”。投人,就是投牛人。但牛人有没有强大的2把手,3把手,也证明了开创人是不是真牛,徐小平称这个为“牛2理论”。

  “俞敏洪的2、3把手是王强和我哎,你说俞敏洪牛不牛?”

  “如果没有强大的团队,只有1个看似很强的开创人,这类项目我不会投。”

  曾有1位创业者来找他,该开创人占有公司百分百的股分。“我问她甚么时候建立1个有股分的团队,她说“不1定,我能弄定”。

  “那就让她自己去玩儿吧。在她那儿是她的观点,我这里是几百家企业血泪的教训。”

  第2,“单1利益主体论”。不管甚么理由,初期创业者在主体业务还没有做大的时候,绝对不该同时做两家公司,更不能同时有两个不同的利益主体。他曾在深夜跟1位再次创业的成功企业家通话几个小时,劝重出江湖、雄心勃勃的对方只做1家公司,但对方没有听他的,而是34家公司同时做。后来,就没有后来了。

  创业者是公司的大家长。在你的家还风雨飘飖、团队饥寒交迫的时候,在外面再养1个家分散你的精力和资源,不但是笨拙的,也是不道德的。

  第3,兼职的人是不能给股分的。要给也是1定周期回顾事迹以后给1点。股分是好东西,谁不想要呢?但股分不是给出来的,股分是“掙”出来的。1旦1个人的股分高于他的贡献,如果不能往下调理(而往下调理常常很难),就会出现内斗和乱局。

  徐小平看人眼光毒辣,言语爽快,如此特质一样建立在1次次的错过和后悔中。他总结,自己如果想投1个项目,会先问创业者感到最舒服的价格,固然他希望越便宜越好,但对创业者的酷爱和理解,使他成为业内著名的不砍价投资人。同时他也让投资团队侧重看项目的潜力,而没必要在估值上和创业者琐屑较量。

  我犯过这样的毛病。当初错过美图秀秀和柔宇科技,部份缘由是我觉得估值太高了,我的理由是天使不投已到了A轮、估值高的项目——其实项目的估值包括轮次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能带来多少倍的回报。而我们投资的优秀项目找钢、蜜芽、小红书,现在都已经是上百倍的回报,但当初都差点由于纠结估值而错过他们。徐小平向钛媒体说此话时,有1种看破估值”红尘“的大彻大悟。

  美团在20亿美元估值的时候,有朋友曾建议真格放点钱进去。但他还是决定不参加。

  “我们有所为有所不为。如果我们去投B轮C轮的公司,真格的性质就改变了,就从创业发动机,变成了挣钱发掘机。虽然挣钱发掘机也没错,但真格基金将永久坚守在初期投资领域,尽可能做创业者决定创业时的第1个投资人。这是我们的自豪,也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真格希望做中国创业者永久的天使。”

  天使长大是甚么模样?总结真格5年投资经验教训,徐小平在内部提出了1个新的战略:“from A To pre A”,从天使轮到pre A轮。不再局限于“首投”,也不再拘泥于“估值”,但仍然是在天使投资的火力范围内。

  以人为准,达成了自己与自己的和解,对投资阶段的宽容,乃至于投资竞争对手,徐小平在回归并清晰了投资哲学后,释然了。

  “泡沫之说,都是旁观者的杞人忧天”

  5年前,媒体常常会问如何获得第1笔投资?而如今问题变成了“怎样看待创业泡沫?”以真格的周期为尺,虽然尺度不长,也能充分反应5年来,中国初期资本趋势的变化,并反应着创业人群和天使投资人本身的试错与成熟。

  据《2013中国天使投资报告》与投融界数据显示,2011年国内天使投资总额为6.1亿元,共表露138个项目。2015年天使阶段融资项目5735个,年均增长率超106%。仅2016年上半年,天使阶段的融资项目已超3200个,预计全年项目数量或达7000个,资金需求将超150亿元。

  “现在所谓的泡沫之说,是旁观者的杞人忧天。”徐小平说为了这句话,他和团队揣摩了半天。

  本质上讲,天使投资的资金是有钱人闲置的钱,用来投资梦想的钱。你投的是闲钱,得到的是美梦。而创业者则由于这些闲钱而最大程度地创造价值,兑现野心。

  如果你是创业者,你固然希望钱越多越好;如果你是投资人,你固然也希望项目越多越好。如果说这是泡沫,那就让泡沫来得更猛烈些吧。

  任何1个历史转折潮流都有泥沙俱下的1面。在资本和价值迁移的进程中,有1流的创业英雄,比如王兴、程维、张1鸣等,也有出师未捷钱未到的末流创业者。作为“泡沫”的“搅拌者”和享受者,徐小平眼前千帆过尽,总有几艘沉船注脚。

  “而现在乃至还有人去捞你。”君不见当年的“千团大战”,虽然现在只剩下新美大1两家赢者,但这1两家赢者雇佣的人员总数,应当超过了当年千团所容纳的人员总数。不用求证就知道,新美大里面1定潜伏千百位当年自己创业但终究汇入新美大洪流的创业英雄。创业者失败后,常常会成为其它公司的重要核心成员。

  阳光总在风雨后,泡沫藏在彩虹中。徐小平对中国创投环境总是充满了信心和鼓励。

  “我要为投机1词正名”

  “风险资本说到底,都是个人的钱。你认为那些通过努力赚了钱的人是傻瓜?傻人傻钱固然有,但为创业者所用有甚么不好,比如我这样大智若愚的人……”徐小平笑着说。

  固然这里仍然存在1个项目质量宽严把控的问题。有人说风险投资类似投机。投资还是投机,是资本市场1直存在的辩证,也在中国社会的语境下附着了更多的价值判断。

  徐小平坚称“投资”和“投机”就是1回事。查“投机倒把”罪,自2011年以后就从中国所有法律中删除。只是中文约定俗成把“投机”当作是坏词。“投资,投的就是机会。除此以外还有甚么诉求呢?在证券市场买股票,我买的是对1支股票的预期,是我的1种预测和推断,就是speculation,中文翻译为投机。”

  徐小平的观点与被称为指数基金教父的John Bogle不谋而合。John Bogle在著作《文化冲突:投资和投机》中称,投资和投机是没法辨别的。

  所有的投资行动均以时间为连结,中文“投机”1词本义也在时间上常常做道德准则划分。投资意味着长时间持有,投机意味着短时间交易。即完成价格对价值的调剂所需的时间,对投机行动来讲占到绝对照重。而这部份对投资者来讲,也许其实不那末重要。

  很多学术研究已证明,投资和投机行动都能让市场获利,或优化市场。纵使1些投资纯化主义者乃至认为1年只需要1天交易,而所有的买家,卖家都应当在1天里完成交易,但是,活动性缺少对市场却是不利的。

  徐小平看来,不管是长时间和短时间都是在揣测1支股票的交易价值,时间周期没法掩盖终究目的1致。当在经济或投资语境下使用时,投机1词在英文中没有负面概念,中文也应如此。和投资1样,投的是想象和期待,是积极的。

  Peter Thiel在投资Airbnb之初,将3期基金的大部份资金注入,并电话会议所有的LP寻求支持,1位投资家如此all in出招,基于风险和机会的判断只能表现其价值回报的明确性,很难通过时点去判断究竟是投资还是投机。

  “我要为投机1词正名,投资就是投资机会。就像‘野心’、‘资本’这些词如今牛逼的不行,可在80年代绝对是个负面的词1样。”

  天使投资是世界上失败率最高的投资行动。徐小平认为1定成的公司常常也未必成得了。但反过来,有时候你觉得1定成不了的公司,却也可能给你带来欣喜。所以,当他觉得这个公司在可投可不投之间,只要开创人身上有某种东西感动他,让他感到值得支持或提倡时,比如清贫子弟的奋斗,休学海归的勇气,他愿意用1笔投资来表达他的立场。但即便这类情况下,这也不是广告,而是相信能够成功的投资。

  沉醉在天使投资中的徐小平,没有忘记用取得的财富回馈社会。他给他的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院都捐款设立了奖学金。慈善和投资是两回事,做投资不是做慈善,必须寻求回报,但做1个对创业者充满感情和爱的投资人,是徐小平寻求的人生目标。

  “还怀着作家梦”

  如果说,还有甚么心愿是这1生未尽兴而为的,徐小平说是写作。

  “1直想沉下心来,用我敝帚自珍的文字,写几本有关创业、投资、人生奋斗的书……我还深藏着1份写作者的梦想。”

  把自己的成功失败、欢乐哀伤都记录下来,与朋友和读者们分享,是他脑海里时刻涌动着的构想。

  徐小平很享受自己“舞弄文字”的愉悦感,当遭到读者拍案好评时尤甚。聊间,他端起手机,翻看刚发在自己朋友圈里的1份演讲文稿。不时洋洋得意地读几句评论,偶然几声滑头嗔笑,“不经意”间展现出那挤满好几屏的点赞头像。

  都说这是个老顽童,我认可。只是徐小平的乖张不在于言行,在于1路走来,他喜欢与人较劲与己较劲,并擅于与同时期的生活和自己达成和解。左右互搏,宁弯不折,却恣意开怀。

  “王强是宁折不弯,我是宁弯不折,俞敏洪是既折也弯,虽然我们其实都是直男。哈哈哈哈……”徐小平说完放声大笑。

  时过午夜,徐小平脱去外套不减亢奋。酒至微醺,重拾昔日奇趣故事,让他拼凑起更加完全的自己,用于慰藉,用于印证。站在当下真格时间原点上的徐小平,变了,也没变。回首5年前,更多在乎的是自我尊严与光荣。展望未来5年,他置身创业者的时间原点,在乎的是用资本和人生经验培养指引的商业价值。

  环顾徐小平家的客厅,所有家居案台上都摆满了他入行投资以来大小细碎的奖杯留影。其中缩影的人和事,几近完全踩在10年来,中国创投浪潮风云际会的时点上,和流淌在时点背后,商业社会生相瞬逝的欷歔与荣光。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