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技网络

抄袭与原创机制碰撞 洗稿成内容创业的毒瘤

2017-03-02 06:39:23

  摘要:原创者花1天乃至1周的时间,“洗稿”者1个小时就据为己有了,想一想都很心酸。

  

抄袭与原创机制碰撞,洗稿成内容创业的毒瘤

  头几天,我的微信收到1条来自“微信团队”的确认消息:公众号文章抄袭投诉确认,是1位读者举报我的旧文《柳岩们直播卖货风行中国,电商成直播下1个机会已无悬念》被另外一个微信公众账号抄袭,改名为《两小时卖10000只口红,“网红+电商”成2016年最大的创业风口》,需要我确认才能发起投诉。

  点开这篇文章1看,90%的内容拷贝自我的文章,却又穿插了1点别的内容(多是其原创,多是抄袭自别家)。用圈内人的话来讲,这家伙洗稿了。

  看到这,我绝不犹豫地发起了投诉确认。但是,微信团队不久以后回复:抄袭投诉不通过。

  我想,这应当是微信团队采取了类似于论文对比系统的技术,进行对照以后认为那篇文章没有抄袭我的。我再次发起抄袭,在“投诉理由”中明确注明了那个号的“洗稿”行动。

  不久以后微信团队再次回复:抄袭投诉不通过。理由是“我所提交的证据不能证明其构成抄袭”。

  如果是人工审核,非常容易看出来,这篇文章肯定洗稿无疑,就是抄袭,说得好听点是“伪原创”。其能绕过微信原创保护机制,不被辨认出来,大概是惯犯,常常这样“洗稿”,知道微信的规则,然后面向规则洗稿,就没有丝毫顾忌了:反正你举报也没啥鸟用。

  这件事情,我本来已淡忘了,对这类“文字无赖”,已见怪不怪,除吐槽以外,我们甚么事情都不能做。直到我看到朋友圈1个大V的微信公众账号,转发了那个“互联网大视野”的抄袭文章,让我愈发觉得洗稿之可耻了,由于连大V都能被他们蒙混过去,可想1般读者了。

  我那篇文章,终究未能维权成功,但仍然感谢那位率先发起举报的读者,感谢你的内容原创的重视。但是,大部份是没法同时看到两篇文章的,看到了也不1定会想起去举报,就算去举报,也没啥用,真的很悲痛。

  相对抄袭而言,洗稿才是内容创业,乃至新媒体的行业毒瘤。

  如果只是转载原创者的文章,有的人会要求授权和署名,对这1点我倒是不介意,新媒体时期好内容长腿,根本拦不住,让好内容传播出去,内容即产品,抄袭者做了你的分发渠道,你在文章里面植入各种“记号”,或文章本身就有1些广告(软文),这样来看,有人抄袭反而是好事。

  而且,微信有原创保护,就算转载者不署名,也没法署上自己的名字。

  但是,正是由于微信有了原创保护,1些公众账号便开始高级抄袭——即洗稿了。这些洗稿者水平有多高?高到微信原创系统技术没法判断,人工审核也可能没法判断。

  这帮人做内容水平不咋地,但在他人内容基础上添油加醋,还是挺机灵的。坦率地将,他们在内容运营上常常还有过人的地方,知道如何做“标题党”,弄1些耸人听闻的标题;知道如何去吸粉,比如弄1些虚假抽奖活动。还有这帮人既然洗稿都玩儿,刷数据、刷粉丝之类的,自然不会错过。

  简单地说,洗稿的人,完全可以碾压只会挑灯夜战、辛苦码字的文字工作者。

  这不就是劣币驱逐良币吗?

  如果洗稿者只要你内容倒还好,拿去用对原创者没甚么影响。可恶的是,这帮人还要“名”,要把他人写的内容据为己有,而你居然不能对他们做甚么,连控诉的门都被堵上了,“我们没有违背微信规则啊,总有1些不1样的地方”。

  原创者花1天乃至1周的时间,“洗稿”者1个小时就据为己有了,想一想都很心酸。

  微信公众账号已达数百万之众,五花八门的人进入这个行当,鱼龙混杂、良莠不齐,问题随之而来。内容抄袭和洗稿,是最大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了,内容生态不可能健康到哪里去。

  说是说很多自媒体是靠“个人品牌”而不是靠“内容”,但没有内容了,“个人品牌”又何从谈起,没有内容,微信公众账号就是个空架子,就像董明珠的个人微信公众账号,没有自己的内容又有甚么价值呢?

  电影、音乐、图书,许多内容领域从萧条到繁华,无1不是在构建了相对完善的内容知识产权保护以后——并且都是最近几年的事情。现在,内容创业如火如荼,好的原创保护是内容产业的根基。

  但是,短视频、文章这样的“短、平、快”内容,抄袭本钱却很低,没啥风险,致使许多人肆无忌惮地“伪原创”,腐蚀着原创者的利益,从技术上来讲,最大限度的减少这类行动,并不是没有可能。

  微信现在做得是不够的,比如“洗稿”行动,通过2次申述+人工审核,可以清算掉大部份。

  比如我的文章,我认为有人抄袭,机器判断以后极可能认为没有,由于洗稿者很容易通过各种机灵的手段欺骗机器,这时候候应当给原创者2次申述的机会,2次申述应当不由机器审核,而是人工审核。如果人工审核以后还是认为没有抄袭,再给1次复议机会,换1个人审。

  人可能出错、还可能包庇,如果1个人审核总是与终究判决不符,那就能够换掉这个人了,这个人有问题。现在高考阅卷,作文题都是3个老师阅卷,许多题目都是两个老师背靠背打分了,道理是1样的。

  人工智能眼下还不成熟,人总有办法骗过机器,所以微信原创保护做得很好以后,要面临的问题,已不再是抄袭,而是“洗稿”或“伪原创”。抄袭者已进化了,早已对原创保护体系免疫。对微信来讲,也有难度:

  1是技术不成熟时必定要在人力上大力投入,人工审核自然是越少越好;

  2是多少类似度才是“洗稿”,如果是援用他人文章该如何“标注”,很难界定,需要行业标准;

  3是水至清则无鱼,洗稿者有其善于的地方,大概算是“内容微创新”,如果每一个人都要原创,那末微信上的公众账号有1半以后都不用更新了。

  不过,就算千难万难,对原创内容进行保护,不论是从平台长时间利益,还是道义上来讲,都是必须要做的,期待微信能出大招惩治“洗稿”者。

  作者:罗超;微信公众号:luochaotmt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