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技网络

出走央视已3年,光头王凯要讲一个什么样的创业故事?

2017-08-22 14:37:45

  最近几年来,媒体人已然成了创业大军中的1支主力,原央视财经栏目的主持人王凯,也正是这其中的1枚。

  “从此问心而生,随性而活。决定不容易,但说出来就是春暖花开。”2013年3月14日,彼时34岁的王凯以这样1条微博宣布了自己的离职,8年央视生涯就此划上句号。当月离职央视的,还有李咏、白燕升等,前者去了中传当教授,后者去了香港卫视,转来转去都还是在“体制内”,而决定“随性而活”的王凯,转变来得自然是要更果断些。2014年4月21号,由其主导的公众号“凯叔讲故事”上线,目前已有了400万用户,每月的点击在微信公众号里边是4000万以上,每天光是音频的播放量是100万以上,线上线下活动1年多时间大概做了100次,算得上是亲子产业里的公众号大户了。

  那末,这位曾担负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财富故事会》、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对手》、央视2套《读报时间》等多个栏目的主持人,在变身创业者后,又在用这样1个公众号讲了1个甚么样的故事呢?

  从财经故事到亲子故事

  王凯无疑是善于说故事的。

  《财富故事会》中,他把每个创业者的故事讲得1波3折、妙趣横生,观众们看得欲罢不能,该节目1度成了央视的黄金节目;而在年头那1场虎嗅内容分享会上,他更是将自己的创业经验讲得生动翔实,实力圈粉很多。曾给《变形金刚》里的“擎天柱”配过音的他开口就是吸引力,可以说,在“讲故事”这件事上,王凯是硬件软实力兼具。但是,讲惯了企业家故事的他,怎样就转向了亲子产业,说起了儿童故事呢?

  事实上,在离开央视以后,肯定要加入到自媒体大军中去的王凯,最开始是跟当时尚在《罗辑思惟》的申音,1块弄了1档叫《凯子曰》的脱口秀节目,听说第1期节目的点击量就突破了50万。不过,由于在这进程中,内容与运营是分开的(王凯负责出内容,运营团队是独立新媒),问题逐步显现,终究去年5月份,也就是《凯子曰》上线1年多后双方分手,《凯子曰》停播。

  这件事让王凯深入地意想到,“我的商业模式决定了内容即运营,运营即内容,两个东西根本掰不开。”关于这1点,申音在其《“罗辑思惟”的5个教训》当中,也有类似的论调,他说,明星+经纪人的模式“它有很多的问题,实际上是在彼此捆绑,希望用1种契约的方式,本质上有1种不安全感的东西。明星和经纪人相互抛弃的现象很常见——如果明星不够努力,会被经纪人抛弃;如果明星太努力,会把经纪人抛弃。”这话,放在《凯子曰》上,也适用。额,扯远了......

  说回为什么王凯就去讲儿童故事了。其实除“主持人”、“媒体人”,王凯还有1个更让他自豪的身份——父亲。他有两个女儿,用王凯的话说,两位女儿是属于“吃故事”型的,1天34个故事还不够。有时出差,王凯便会将故事提早录制好。1次偶然,他将以往录制好的故事挑选后,放到了网上进行分享,大受欢迎。这让王凯看到了在给孩子“说故事”这事上的巨大需求,以后他便索性弄了个叫“凯叔讲故事”的公众号,而在于申音分手后,王凯也将重心放到了这个公众号上,正式开始了亲子产业的新创业。

  希望打造成“哄睡神器”的“凯叔讲故事”有明晰的使用处景——孩子临睡前,7、8分钟的故事,听两3个就让孩子乖乖睡觉。讲故事这事,王凯算是驾轻就熟了,不过也遇到过麻烦。据王凯介绍,在正式上线的开始1段时间,公众号的后台收到了大量的投诉,“你认为是好产品在用户那1端未必是好产品。”原来有家长抱怨,凯叔的故事太过生动,孩子越听越精神,因而后来王凯尝试在故事结束后念上1首诗,每周重复1首,这1改进遭到了很好的反馈,因而就有了“睡前诗”这样的栏目。

  凯叔称,自己已讲了近600个故事,在网上的播放量超2.5亿次。不过现在的“凯叔讲故事”更像是1个以“故事”为切入点的亲子版“罗辑思惟”,他表示,“从内容产品或产品架构上,以后故事所占的比重会愈来愈小。我们以后要重度垂直,下沉到亲子的各个方面。”

  讲道理,做内容和赚钱这件事最后还得靠MVP

  内容做得好,但是怎样变现才是更加现实的问题,也是在虎嗅的内容大会上,王凯作为佳宾,以他们的《凯叔西游记》和视频产品为例,详细地介绍了他在惊异创业及内容变现方面的思考,这里对王凯的现场分享进行1个摘编:

  说付费内容的诞生,我们也是通过MVP在社群里实验,通过不断的检测发现,不论是男孩子还是男孩子和家长都喜欢讲西游记,大家欲望那末强烈,是不是讲西游记就能够收费呢,做了实验,80%的用户愿意付费,《凯叔西游记》打包装在1个铁盒子里,里面有玩偶、绘本、u盘,卖250块钱,后来在用户强烈要求下,减了1块钱,卖了3万套。我估计应当算是卖音频卖的最贵的,对1个刚刚起步的小公司,这还是不错的,我说这是史上最贵的音频。

  “史上最贵的音频”:内容是探知用户痛点的最好方式

  我EMBA去美国上课,上了1堂定价课,叫定价圣经。这里面告知你如何探测用户的心里价位,最好的方式是拍卖,因而我在社群拿10套样品进行拍卖,最后定了1个最高利润的价格,250。现在想起来这事确切挺“2百5”的,其实定价圣经是基于工业时期,你的用户在1定时间增长速度是缓慢的,你大概知道你的用户消费能力,因而在这个范围内定价250是对的,但是在互联网时期,我们的用户是没有边界的,而每个好产品都是给你打广告巨大的好品牌。我们的用户每部听20遍以上不在少数,这么好的1个产品,如果不是由于这么高的价格和你和用户之间阁着1堵墙的话,其实每一个用户都是你的传播者,我们乃至看到夏天外卖摊上大排挡1个醉鬼手里抱着广播听“凯叔讲故事”。

  卖的贵,用现在的思路想这是不对的。我可能跟很多做内容的朋友想法不太1样,我觉得内容收费与做内容的初衷相背背,由于你做内容是为了传播,让更多的人看到听到内容,但只要你在前面放1个价格,1定就变成了1种阻力,和你的初衷是相背背的,但内容是探知用户痛点的最好方式。

  还说凯书西游记,我意想到我犯了1个毛病以后想改是很难了,我用1年的时间逐步把它由收费变成免费,中间还有过渡产品,不然的话已交了钱的那3万用户真的是对不起他,用1年的时间做这个事,终究我们在视频节目里面完全把它免费了。

  当时的西游记盒子里有1个专属故事机,只能听故事,而且只能听凯叔西游记第1部,而且不能从外面拿内容灌进去,也就是说,这个故事机只能听1个故事。就这么1个变态的产品,我在工厂定了1万套,结果大概10来天时间就没货了,为何?它是有场景的。你再拿免费的东西听,对孩子来讲,大人的手机不可能随着他走,他需要有这类东西,而且这类东西只要给他很好的使用空间,他可以反复听,这就是这类小硬件存在的价值。

  让实验数据帮你做决策

  在决定做视频节目之前,我们也做了1系列的实验。听故事本身是有场景的,我每天的播放曲线,晚上8点半到10点半是巨大的高峰,这个时候不论是家长还是孩子的痛点,通过产品去满足它,但看1个产品呢,比如讲西游记,孩子为何在镜头前听你1个人讲西游记呢,为何要听,为何要看,我们做了测试,不敢投入太多。

  最开始是在民居拿两机位拍出来的,拍出来以后个我们的小火伴,铁杆用户,给他们看,看孩子们喜欢不喜欢。结果反馈回来是特别喜欢,我当时不太理解,既然孩子喜欢,我们再进1步做了测试,因而做了第2个MVP——通过用户表情辨认来视察孩子们对故事视频的情绪反应。最后,在经过了大量测试以后,我就敢做出1个重大决定,原来做节目打算做周播,后来干脆做日播,豁出去了。由于有了之前这些测试,我现在1年最少拿出1200万投入到这个节目当中做日播,如果现场有做电视节目的朋友,由周播逾越到日播这个团队要花费多大的心力和决心,如果没有之前的测试我是不敢做的。

  这个节目方才在卡酷卫视面向全国播出,播了1周,收视率是0.72,收视份额是4.54,也就是说当时如果有100台电视开着,有4.54台电视在收看“凯叔讲故事”。这就是终究经过1轮MVP测试以后做的决策投入出来的产品。

  所以未来往哪走呢?

  在线上音频视频节目、有公众号有app,线下还有凯叔书屋有各种亲子活动,明显“凯叔讲故事”还只是开始,而对“做平台还是品牌”这样的问题,王凯表示:“其实这个话题是在我2014年第1轮投资以后我和我的股东们开会的时候1个问题,当时我们的股东说1定要做平台,做平台才能把生意做大,那个时候有这样的争辩。创业1年多的时间反复去思考,我突然发现,1开始做甚么不是很重要,而上面想把平台做大常常要烧太多钱。而平台和品牌之间真的是非此即彼吗,经过这1年的探索,我觉得真的未必是,而品牌成长到1定阶段,乃至在它的低级阶段,常常会带有它的平台属性,而平台属性会随着势能的增长会愈来愈大,我们希望做1个中国人的童年品牌,帮助每一个家庭庇护住童心,它甚么时候有平台的功能和属性那是它的命,但平台就是想做大也仍然要聚焦到品牌上。”而就目前而言,“通过内容把用户绑定,再帮助用户去实现他达不到的目标。这就是我2016年要做的1件我们团队都认为最大的事情。”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