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金融保险

大数据助力“互联网+”农险发展

2017-03-06 09:32:07
最近几年来,农业保险对农业连年增产、农民延续增收发挥了重要的“稳定器”和“助推器”作用。但是,1些传统农业保险已没法满足现代农业的需求。大数据助力“互联网+”农险发展  在近日举行的“农村金融与保险”论坛上,专家表示针对农业所面临的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和国际竞争风险等,都需要农业保险的参与。而“互联网+”时期下的新型农业保险则需要大数据信息化来“加持”。中国太平保险团体总经理李劲夫在论坛上表示正准备积极推动信息化进村入户工程,力争在2020年前完成对全国60万个行政自然村的全覆盖。

  数据显示,过去10年,我国农业保险业经历了爆发式增长,保费收入由2007年的51.8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374.7亿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2大农业保险大国;参保农户由2007年的4981万增加到2015年的约2.3亿户次,保险观念为愈来愈多的农民所接受;经营农业保险的机构从2007年的6家增加到2015年的26家,愈来愈多的保险企业抢滩农险市场。

  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表示,最近几年来农业部联合保监会、财政部加大工作力度,提高保险范围,下降保费费率,不断推动农业保险从制度层面上的创新和提升,为增强农业风险抵抗能力、增进现代农业发展发挥了“稳压器”、“保护伞”的作用。

  例如,1些保险公司推出的天气指数农业保险、农险“保险+期货”的试点、农产品质量保证保险等都为农业保险创新添上了浓墨重彩的1笔。

  据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会长张玉香介绍,今年经过1系列严格评审,有12家期货公司的“保险+期货”试点项目获批立项,其中有9个玉米试点、3个大豆试点,主要覆盖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等玉米大豆主产区。

  但屈冬玉也坦言,我国农业保险与发达国家相比、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保险覆盖面不够、保障水平比较低、补贴分担机制不公道、巨灾保险分散机制缺失等诸多问题,需要深入总结经验,鉴戒国内外成功的做法,深入研究不同地区、不同主体、不同产业对农业保险的需求,加快发展实现适应我国农业发展需要的农业保险。

  李劲夫分析称,目前农业保险发展显现出3个特点。1是农业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风险保障的需求更加凸显;2是农业产业对保险融资的需求更高,保险资金是安全静态的优良资金,能更好地满足农业对现代资金的需求;3是农业全产业链信息化服务需求更高。

  “现在不论是从种子到收产,从生产到消费、从农民播种化肥、农药、信息化服务都提出了1条龙的无缝连接的1些新的需求。”李劲夫说。

  而这类需求背后又使得“互联网+”时期的现代农险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持。“没有数据的积累、调查和分析,保险又是盲目的。”农业部市场经济与信息司司长唐珂表示。

  对此,农业部和保险公司都将在信息化、大数据方面着力布局。

  李劲夫表示,中国太平正在与农业部有关部门展开前期的有关探讨,积极推动信息化进村入户工程,力争在2020年前完成对全国60万个行政自然村的全覆盖,研究论证参与对接涵盖全国80%的农产品流通、具有4469家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大数据建设,实现从大棚设施保险、农产品保险到农产品价格指数保等产业的全覆盖。

  唐珂则介绍称,作为农业农村大数据落地的第1个项目,农业部正在准备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大数据平台。该项目将在全国的4460多家农产品批发市场当选出1千家,再从其当选10万个商户,再连接1百万的新型农业主体,将生产信息、流通讯息、销售信息、市场信息都作为大数据的积累来建设,终究判断农产品的1些价格走势,从而有效地控制市场风险,也为农业保险提供支持。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