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古今文化

宁波江北古城保护留住城市的文化记忆

2017-03-02 17:47:55

  在浙江宁波江北慈城的英雄水库,选1条小路走进黑夜,前面两3米的地方有光点忽暗忽明飘忽不定。停下来,“点着小灯笼”的萤火虫1闪1闪地飞到眼前,最多处,萤火虫如星星闪烁。

  几近每个走进现代化的人都对田园充满了留恋。最近几年来,宁波市江北区在留住文化记忆上下足了工夫。城、村、街、堰,每处都是具化了的乡愁。

  慈城是宁波城市的发源地,文明史上溯河姆渡时期,具有2500年的建城史、1200多年的县城史。2.17平方千米的古县城内,传统古建约60万平方米,现存体量在江南地区最大。面对这个中国古县城的标本,江北区提出了“宜居宜业宜游”目标,完好保存古县城“1街1河双棋盘”的形貌特点,实行“组团式”发展,在保护古城的同时新辟了1个商住区和1个工业园区,实现了“产、城、人”融会发展。“慈城古县城保护开发工作自2001年启动以来,在基础建设上已累计投入约40亿元。依照古城原有样貌,完成宅院修缮15.5万平方米,遗址重建8.6万平方米,同时搬迁了近40万平方米,相当于古城的4分之1。”宁波城投慈城开发公司总经理严再天介绍说,慈城历史文化名镇遗产建筑群保护维修项目还取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如今,古县城景区已经是国家4A级景区,并成为第2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旅游目的地,慈城镇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因水而隔又以水而连,慈城新城与古城遥相呼应。新城建设从城市肌理上继承了古县城的文脉与格局,展现出了“传承历史、展现现代、引领文化”的品质理念。依照“1廊、两轴、两湖”主体框架,新城构成多个不同主题的功能组团,围绕“灵气、人气、商气”,打造成了集高品质郊区居住、文化产业、商务办公、度假休闲、文娱旅游、商贸园区等功能为1体的“大景区”,千年文脉与都市时尚相结合,成为引领现代城市发展的新风尚。

  古村落是中国文化的根脉所在。走进宁波江北半浦村,在村口就可以看见立着的几块牌子,介绍着村庄的历史、遗存、族姓、物产。这个有着800年历史的村落具有24个区级文保点,而今这些古建筑均保存完好。“目前区、镇已投入了2000万元用于半浦村的保护,希望能够留住原汁原味的半浦。”江北区文保所所长杨军表示,全区共有文保历史建筑266处,对这些文保点并不是“1给钱了之”,保护与发展将是它们的共同前途。

  由于浙东运河,宁波跻身世界文化遗产城市,具有了厚重的世界级文化名片。压赛堰是离宁波主城区最近的大运河遗存,遗址始建于宋朝,直至20世纪末,内河运输由兴转衰,压赛堰逐步走向废弃。到大运河申遗成功时,堰上的5眼碶已完全梗塞,堰旁两个凉亭,1个倒塌无存,1个岌岌可危,且其所在地又有着多重归属。“去年12月,区委宣扬部召开了1次调和会。就此,压赛堰遗址的产权与具体管理保护工作之间的矛盾有了自己的解决机制。如今,堰体周边人员腾空、土地平整和恢复基本绿化、搭建围墙和安装监控等已完成。”孔浦街道党工委委员王轶芳表示,街道还将组建1支由社区、城管、文化部门工作人员组成的巡查小队。现场勘测和考古活动也将展开。“未来,这里也许还会有个运河公园。这都是以后留给子孙的东西,保护不好我们有罪。”王轶芳说。

  在江北区白沙街道,全长212米,道路均宽3~4米的德记巷从1842年开始见证历史。德记巷以江南3合院为建筑蓝本,从晚清到民国,出现出大量具有中西合璧的精美住宅,是比较典型的历史文化街巷。从2010年开始,白沙街道对德记巷进行了全面整修,对街区、院落整体保护开发,并将其作为招商引资平台,整体定位为文化创意、总部经济为主的时尚商业街区,招商对象体现品质化、时尚化、休闲化、特点化主题,将文化产业寓于传统历史文化建筑中。如今,德记巷1号驻扎的是宁波战国臻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它是这里引进的第1家文创企业。江北区首家民营融资租赁公司随后入驻12号,为江北带来了上千万美元的外资。

  记忆是根,文化是魂。宁波江北在保护古城古建的进程中,生成了属于自己的活力、魅力与张力,挥洒出1幅亦古亦新的城市水墨画。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