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古今文化

从这里走向文学——记茅盾与商务印书馆的故事

2017-01-12 14:53:34

  1916年,1个名叫沈德鸿的年轻人走进了上海商务印书馆,成为函授学社的1名普通英文阅卷员。多年后,回想起这段出版生涯,这位已以笔名“茅盾”闻名于世的作家这样说:“我如果不是到上海来,如果不是到商务印书馆来工作的话,可能就没有自己文学上这样的成绩。”

  从1916年到1926年,茅盾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开启自己文学和革命生涯新的旅程。在茅盾诞辰120周年、入职商务印书馆100周年之际,12月5日,商务印书馆与中国作家协会、中国出版协会、中国茅盾研究会在北京联合举行“茅盾诞辰120年入职商务印书馆100年图片文献展”和茅盾·商务印书馆·中国现代文化转型高端论坛,以记念这位现实主义文学大师、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

  从这里走向文学<P>——记茅盾与商务印书馆的故事</P>

  茅盾选注的“学生国学丛书”之1《淮南子》

  从这里走向文学——记茅盾与商务印书馆的故事

    革新后的第1期《小说月报》封面 均为资料图片

  与“商务”的情缘从未中断

  1幅18米的长卷,在展览中很是醒目。长卷上刻印着茅盾在商务印书馆工作10年的年表,记录了他如何从这家出版机构走上文学与革命的道路。

  入职商务印书馆不久,茅盾便得到时任商务印书馆经理的张元济等人的欣赏,从英文阅卷员改成跟随孙毓修编译童话、校正古籍。尔后,茅盾又从事杂志的编辑和撰稿工作,迅速成长为1名优秀的编辑,并于1920年被任命为《小说月报》主编。经过全面革新后的《小说月报》,很快就创造出中国文艺的新气象,成为新文学运动的重要阵地。

  革新后的第1期《小说月报》,刊有茅盾译作的中国共产党第1份党刊《共产党》创刊号,与文学研究会成员沈泽民、郑振铎、叶绍钧在上海半淞园的合影……茅盾在商务印书馆时期编辑、翻译、校注的杂志、图书,部份老照片和创作手稿都在展览中逐一显现。其中,茅盾与师傅孙毓修的合影、商务印书馆当时的股票等均为首次公然展出。

  “在商务印书馆工作的10年中,茅盾完成了从1位进步青年到1位马克思主义者的演变,完成了从1位童话作者到1位革命文艺理论家的转变。同时‘商务’10年,也决定了茅盾作为1个作家与众不同的根本底色。”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于殿利表示,希望通过此次记念活动,表达对这位先辈的怀念和敬意。

  离开“商务”后,茅盾与“商务”之间的情缘并未中断。1927年,经历“幻灭”“动摇”和“寻求”,茅盾在白色恐怖中创作了著名的《蚀》3部曲,全部交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并第1次使用了“茅盾”的笔名。新中国成立后,作为文化部首任部长的茅盾,还为商务印书馆签发过嘉奖状。此次展览中,这份嘉奖状也赫然其中。

  为“人生”的文学观

  从“小镇走出来的有志青年”到在商务印书馆“起步的10年”,从“树起现代文学的丰碑”到“共和国的文坛保母”,此次图片文献展通过4个单元全面立体地展现了茅盾成长为1代文学巨擘的历程。

  “文学不但是1面镜子,反应生活;文学更应当是1把斧子,创造生活。”茅盾的这句名言阐明了文学创作的真理和本质。与展览同时举行的高端论坛上,预会专家学者指出,茅盾所提倡和实践的这类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观,推动了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转型。

  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刘勇看来,与同时期的作家1样,茅盾也关注现实人生,但他显得冷静很多。在茅盾的作品中,对社会事件、现实人生的叙述都是客观而理性的,让读者自己去做出价值判断。正如叶圣陶的评价,茅盾写《子夜》,“是兼具文艺家写作品与科学家写论文的精神的”。

  “在现代文学史上,茅盾作为批评家的价值其实不亚于他作为小说家的价值。”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孙郁教授认为,茅盾学识广博,能够从丰富的知识谱系中分析具体的文学作品,比如他对郁达夫作品的肯定,对鲁迅文本的咀嚼,都独具特点。

  “2017年是新文学运动100周年,在这样的时刻记念茅盾这位新文学的重要开辟者,就是要回到新文学的初心上去,回到茅盾那1代人的初心上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指出,今天,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文学和社会主义文化更大的繁华和发展,就是对茅盾先生和他那1代先驱者们最好的记念。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