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古今文化

郭齐勇忆恩师萧萐父:中国文化如何走出西方中心主义?

2017-01-12 14:52:46

  【编者案】萧萐父(1924~2008)是中国著名哲学史家,首创了中国哲学界标新立异的珞珈学派。萧先生成长学习的时期正是中国社会经历大变革的时期,彼时的知识份子在国家存亡之际自觉承当起改造民族思想、挽救民族衰颓的重担,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西方学术思想以超出中华传统文化的姿态涌入国门,并依托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构成对中华文明的相对优越性,乃至在某种程度上,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与西化划上了等号。萧萐父先生作为有着强烈民族认同感与责任感的知识份子,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入的认知与感悟,深知中华文明的渊博与深邃,实没必要借助于西方学说获得新的生存土壤,因此孳孳不倦致力于传统文化的研究与传播,在自己民族文化中寻觅现代化的内在历史根据或‘源头活水’,从我国明清之际自主萌生的启蒙思潮中去探访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历史接合点,摆脱西方中心主义的桎梏,重建“中华文化主体”是先生对学术界乃至中华文明的出色贡献之1。

  郭齐勇忆恩师萧萐父:中国文化如何走出西方中心主义?

萧萐父

  萧萐父(1924⑵008),祖籍4川井研,诞生于成都,哲学家与哲学史家,中国哲学史学科的重要建设者之1。194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系,1951至1955年任华西大学、4川医学院马列主义教研室主任,1956年到中央党校高级理论班进修,1957年到北京大学哲学系进修,同年秋调入武汉大学哲学系。尔后1直在该系任教,曾任中国哲学史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他是国际知名学者,是国家重点学科——武汉大学中国哲学学科的创建者与学术带头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首任主任。社会兼职有: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国际儒联顾问,国际道联学术委员,中国《周易》学会顾问,国际中国哲学会国际学术顾问团成员、中国文化书院导师。长时间从事中国哲学和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是著名的船山学和“明清初期启蒙”学专家,曾屡次参加或主持国内外举行的学术会议,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主要著作有:《吹沙集》、《吹沙2集》、《吹沙3集》、《船山哲学引论》、《中国哲学史史料源流举要》、《明清启蒙学术流变》(合著)、《王夫之评传》(合著)等,主编《哲学史方法论研究》等。与李锦全教授共同主编的《中国哲学史》上下卷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曾获原国家教委优秀教材1等奖。

  1、曲折经历

  萧萐父于1924年1月24日生于4川省成都市的1个知识份子家庭。1生经历两个社会、多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萧萐父有家学渊源,他的父亲萧参(字仲仑,又写为“中仑”)先生是近代蜀学的代表人物之1。仲仑先生诞生于4川井研县,与廖季平先生同乡,曾私淑于季平先生。仲仑先生乃蜀中狷洁独行之士,老同盟会员,辛亥以后学优不仕,教书为生,有道家风骨,又精于医道。萧萐父的母亲杨励昭先生也善诗词、工字画。他们家与蒙文通、唐迪风先生等川中硕学鸿儒过从甚密。

  萧萐父幼年及青年时期正值近代蜀学空前发达的时期。他自幼涵咏诗词,从父亲友朋论学谈艺当中感遭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他又时时关注民族命运,在童年时便接触到了清末印作革命宣扬品的小册子,其中有《明夷待访录》、《黄书》、《扬州10日记》等及邹容、章太炎的论著。萧萐父当时未必能完全理解这些书籍的内容,但是已感遭到中国士人敢为天下先、英勇精进的精神。1937年,他考进了成都县中,校园后有个大污水塘,老师们慎重介绍,此乃扬雄的洗墨池,说扬雄当年如何勤苦好学,认许多奇字,写了很多奇书。仲伦先生认为新式学堂的教育有极大的局限性,命萐父先生休学1年。在这1年中,萐父先生随父及其他蜀中贤士上峨嵋。其间观先辈学人论学和诗、摩挲古物、开辟胸臆。仲伦先生还命他在这1年中,以朱笔点读《汉书》与《后汉书》,闲暇即吟诵《昭明文选》。这些严格的国学训练为往后萧萐父获得出色的学术成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青年萧萐父影响最大的还有几位文史老师,特别是讲授中外史地的罗孟桢老师。他的充满爱国豪情而又富有历史感的讲课,深深地吸引住了班上的许多同学。罗先生偶然讲到刘知几、章学诚论史家必须具有“史才”、“史学”、“史识”和“史德”等素质,激起萧萐父写了1篇《论史慧》的长文,这是他的第1篇论史习作。在民族忧患意识和时期思潮的冲击下,萧萐父泛读各类古今中西书籍。在高中2年级时,传闻冯友兰先生来成都讲学,萧萐父与几个同学逃学去旁听,听后还争辩不休,并因此而读了冯的“贞元3书”——《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等,和当时流行的1些哲史书刊。这些,都为他后来选择哲学系这个“冷门”作了铺垫。

  1943年他考入武汉大学哲学系。当时的武大迁到4川乐山,哲学系仅10几位同学。几位教授自甘枯淡、严谨治学的精神使学生们深受教育。那时武大哲学系所开的课程几近全是西方哲学。在乐山期间,他修过张颐(真如)、万卓恒、胡稼胎、朱光潜、缪朗山、彭迪先先生的课,成功复员回珞珈山以后,他修过金克木先生开的印度哲学的课。以上诸先生对他影响很大。萧萐父在大学期间浏览过郭沫若的《10批评书》、《甲申3百年祭》、侯外庐的《中国晚世思想学说史》等。1947年,在万卓恒先生的指点下,萧萐父完成了题为《康德之道德形上学》的学士学位论文。

  他关心国事民瘼,思考世运国脉。在大学期间,他参加学生进步组织,发起、编辑《珞珈学报》。1947年在武汉大学产生的震惊全国的“6·1”惨案时,他任武大学生自治组织的宣扬部长,积极投身爱国学生运动。他参加反美蒋的活动引人注视,被间谍监视。他的大学毕业论文是拜托同学们代为謄抄的,为回避追捕,他潜离武汉,返回成都。

  1947年毕业后,他到成都华阳中学任教,同时并受聘到尊经国学专科学校讲授“欧洲哲学史”,主编《西方日报》“稷下”副刊,积极参加成都地下党组织的活动。萧萐父于194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受党组织委派作为军管会成员参与接收华西大学,后留任该校马列主义教研室主任。

  1956年他进中央党校高级理论班进修。同年,应李达校长的约请回武汉大学重建哲学系,1957年正式调入武汉大学哲学系并从此长时间担负哲学系哲学史党支部书记、中国哲学史教研室主任1职。在这个岗位上他兢兢业业地工作了40年,以此为基地逐渐建立和构成了具有武汉地区特点的中国哲学史学术梯队,在全国文科理论界,占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文革”期间,萧萐父被定为李达“3家村黑帮”,横遭迫害。虽经历被抄家、挨批斗、住“牛棚”,但他矢志不改,在襄阳分校住牛棚放牛劳动改造的日子,他已开始《王夫之》1书的写作、已开始对中国从明清之际到现代思想启蒙之曲折道路的思索。

  1976年到1988年的10多年里,萧萐父与中国广大知识份子1样,迎来了学术的春季,前后发表了1系列重要的学术论文,并于1978年接受教育部组织9所高等院校联合编写哲学系本科生《中国哲学史》教材的任务,他与李锦全教授担负主编。该书以逻辑与历史统1的方法论原则建构中国哲学,揭露了中国哲学史的发展规律。该书得到广泛认同,累计印行了10余万册,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1等奖,10多所学校采取,培养了两代学人,被译成韩文与英文,产生了广泛影响。80年代,他在《中国社会科学》前后发表了《中国哲学启蒙的曲折道路》、《对外开放的历史反思》等重要文章。他通过对明清之际初期启蒙思潮、王夫之哲学的研究,探访中国现代进程本身的源头活水,认定中国有自己的现代化内在的历史根芽。在中国新1轮的文化大讨论中,标新立异地提出了自己的“明清启蒙史观”,深受海内外学者的关注。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